2)第九百四十章:另类朝会_大秦之帝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帝都南陵,自然是与吕哲亲自主持的朝会在格调上有一些差别。同时,朝会也是按照往常的惯例是从早晨八点开始,是史无前例地在正午十二点举行。也算是非紧急状态下首次打破先例了。

  吕议坐定,文武分为两列站定,由燕彼来朗读吕哲留下的诏书,诏书当然是关于吕议成为监国的任命,然后萧何和骆摇带头弯腰行礼恭呼“参见监国”,算是在一开始就承认吕议监国身份的合法性。

  因为是正午十二点举行朝会,最重要的承认监国程序走完,吕议回礼之后不是马上进入朝会的议题,是吩咐早就准备妥当的侍女搬来案几,将案几摆放妥当又端来午餐。

  文武众臣在议政殿用餐其实不是第一次。以往从早晨开始朝会,因为议题没有商议完进入用餐时间,吕哲也会命人准备食物,一众君臣就在殿内直接吃。吃完继续商议。

  华夏一直是到两宋时期,贵族或是讲究的人,用餐的时候都是执行分餐制。

  什么是分餐制?就是一个一块案几或是摆放食物的工具,然后这个人独享所有的食物,不是说端个大盆子,所有人筷子、汤匙往一个盆子里面夹或是捞食物。

  分餐制有一个特点。承载食物的盘子等皿具不会太大,人们用餐期间也不会发生过嘴的筷子或是汤匙出现不卫生的情况。

  似乎是有专家解释过关于华夏一些传染病没有大势蔓延的原因,他们将传染病没有蔓延归功到分餐制上面,很是称赞古人对卫生上面的讲究。

  有一些比较荒谬的事情,一些不明所以的人,他们认为分餐制是西方人独有的“特产”,认为华夏这边是到了近现代才从洋人那边学习到分餐制,用这个观点来证明洋人的“高大上”。其实应该唾那些莫名其妙的人一大口沫,华夏的老祖宗在执行分餐制的时候,那些所谓“高大上”的洋人还在当野人,分餐制消失在华夏大地那是因为发生了灭国战争,草原人成为华夏大地的统治者,将自己的生活习惯带到华夏大地。而事实上分餐制从来没有在华夏消失过,哪怕是格局最为黑暗的时候也有人一直保持着分餐制的习惯。

  公元前的人们要感谢吕哲,哪怕是不感谢他提早结束战乱,没有让华夏大地陷入数十年的诸侯并起和两雄相争,也要感谢他给这个时代带来了许多新鲜玩意,如炒菜法的出现。

  炒菜法本来应该出现在什么历史阶段?应该是出现在两宋时期。宋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很高,他们将脍的吃法发扬光大,研究出沾酱、芥末等等很多的食材酱料,然后估计是觉得还显得单调,结果又研究出炒菜法,为之后的吃货们做出了经天纬地的贡献。

  现在摆在吕议案头上的都是一些什么?离不开几具小鼎,鼎的下方放置了明火,鼎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