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九百五十一章:陪都长安_大秦之帝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视。

  帝国中枢不知道产粮地越多越好吗?他们不是傻瓜,怎么可能会不知道这点。可是对于中枢来说,他们考虑的不止那么简单。

  国家财政不行的时候,选择哪里基本是要看迫切性,但是财政充足却依然也是有选择性,限制但不包括地区和更复杂的事情。

  中原、关中、燕地、乃至于是很多新的占领地。帝国在各个地方的统治基础都不一样。如帝国最先持有的南陵是统治最为稳固的区域,后面辐射到长江流域各个郡县,因为这些地方的统治稳固,中枢想要开发的时候必然是选择该些区域。

  民心归附。统治稳固,等等一些因素才会让中枢觉得有开发的基础,乐意投入更多的财政,与民互惠也好,增强国力也罢。都是需要统治稳固作为前提。

  中原和关中等地方国家有在建设吗?有的。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可是并没有投入额外的资源开发新的产粮地,这是因为什么?就是因为中枢觉得那些地方的统治并不稳固,至少是还比不上已经纳入统治的长江流域等地。

  增加产粮地固然是好事,可是从政治的角度出发,统治不稳固的地方产粮地多,那要是这些地方发生反复,投入巨量资源的建设先不谈会不会被战火摧毁,叛乱势力占领这些地方之后,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产粮地岂不是成了他们抵抗帝国的资本?

  将南方几个地区建设成为粮仓。北边各郡依赖于南方提供的粮食,那是建国之初就已经制定下的国策。这条国策会持续多久时间并没有上限,需要中枢来评估各地的民心归附情况,也是需要评估统治的稳固度,然后中枢才会考虑投入新一轮的资源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建设。

  张良久在中枢,虽然无法参与一些核心国策的商讨,可是以他的聪明才智不该没有领会这点。那么他提这个开头是个什么意思?其实是他有心想要为家乡争取一些福利,关中的一些建议不过是一个“支点”,用来撬动国策的松动。

  “向西挪动三十里便是阿房宫的地址了。”吕哲不知道有没有察觉张良的用意,他沉吟了一下。说道:“那便挪动吧,少了浐水还有潏水,也可以将陪都长安选择靠近渭水一些,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一众人等眼睛一直是盯在山川舆图之上。听到吕哲拿出最后的决定,不管心里是在想什么都是露出笑容。

  阿房宫的地基建设范围太广了,临近山脚的地基配套最为齐全,有许多的山体大多被挖,肯定是要进行详细的规划。

  建城并非是说不能将山包含进去,只是先决条件是不能对交通形成阻碍。既然已经确定陪都长安的地址,那就该考虑更详细的细节。

  “山脚与山腰动用工程的时候是建立宫殿,那里按照原本的计划是建造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