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六十五章:就是那个李信!_大秦之帝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提上日程,跟随使节团西向的商贾要么是胆子大,要么是有背景,身为高层稍微透露一点消息让他们喝头汤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华夏大地,远至殷商时期,近到大秦一统天下,市面流通的货币一般都是黄铜。因为纯度高的黄铜色泽与金子很相像,因此就被称呼为“金”,制定货币的时候有几种类别,早期是刀币、铲币的小额货币居多;压制成为饼状则是作为面额比较高的货币。也就是马蹄状的铜饼,因此也被称为“马蹄金”。

  黄金和银子在华夏其实也早被认为具有价值,不过因为数量太过稀少的关系,很难成为一种可以市面流通的货币而存在,一般是被使用来打造首饰,或是用来制定一些装饰用的饰品,少量被使用于大宗交易的暂代货币。金子与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们的地位就是高级货币而存在,不过与庶民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只流通于贵族。

  事实上最先将黄金真正当做流通货币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和吴国。大概是这两个国家的领地上金矿较多的关系?早期的时候,因为冶炼技术的关系,冶炼出来的黄金纯度并不是太理想,像是楚国和吴国冶炼出来的黄金就不是纯粹的金黄色。反而是带着青、蓝,或许还有一些白、暗红,估计是有着诸多的拌杂金属,如少量的银、铜,因为五颜六色的关系一度被称呼为“五彩石”。

  五彩石可是有相关传说的,女娲补天的故事早在有商一代已经出现。黄金的模样像是五彩石可不是胡说八道。事实上黄金的冶炼要晚于青铜,怎么来去除黄金之中的杂质使之纯度高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帝国目前的主要货币依然是黄铜,不过因为有吕哲干预的关系,黄铜不再被称呼为“金”,该叫铜就是叫铜,金则是被转到真正的黄金之上,也算得上是为以后的金、银、铜三进位模式的货币体系做最先期的准备。

  乌孙有使节团到过帝国,哪怕是瞎子都知道帝国市面上流通的是铜币,并且了解到铜币这种货币的购买力。

  需要帝国的乌孙,他们不止是需要得到来自帝**事上面的帮助,更是需要从帝国那里购买到种类繁多的物资,像是粮食就是比较迫切的一项商品。那么乌孙怎么在帝国进行购物?总不能是拉着马、牛、羊去换吧!甚至他们想都没敢想用刀剑的“付钱”方式。怎么样来获得帝国的货币就成了一件必须思考的问题。

  使节团之中有不少商贾,他们来到乌孙之后需要进行必要的补给,购买肉制品的时候早先是使用商品进行交换,后面深切感到以物易物的麻烦,尝试使用铜币来进行购买,可是一开始并不被乌孙人所接受。

  乌孙是部落形式,说直白点就是部落的昆莫能对乌孙的所有掌握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