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二五章.跤王甄三_民国宗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才【爱尚】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

  这句话,说的是北京城的天桥,而天桥在清末民国乃至解放后,一直都被誉为‘天子脚下三教福地,皇城根里九流道场’的地方,因京城平民最喜在这里会合憩息,所以,一个天桥,便将京城的社会风俗,展露得淋漓尽致。

  天桥兴起,是因为市场的繁荣,而这个市场,又是集文化娱乐和商业服务为一体的市场,所谓文商结合,互为促进,在它展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天桥平民文化,因其生根于平民百姓之中,故虽历经沧桑,却能持久不衰。

  天桥位于宣武区东部正阳门外,因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坛时必经之路而命名天桥,在这里,除了繁华至极的商业圈子外,最为令百姓称道的是,许多江湖艺人甚至隐士高人,都会在兴致来的时候,在天桥“撂地”露上一手。

  所谓“撂地”,就是在地上画个白圈儿,作为演出场子,行话叫“画锅”。

  锅是吃饭用的,画了锅,有了个演艺的场子,那艺人也就算是有碗饭吃了。

  当然,想在天桥市场‘撂地’、‘画锅’,那也并非是谁都能行的,即便是天桥上最为普遍的杂耍表演,也大多藏着一两手绝活,一来是自己吃饭走江湖的里子,二来,则是用作应付一些‘守桥人’‘铲地’的面子。

  天桥上的表演项目众多,有拉弓举刀、抖落空竹、舞叉“开路”、爬竿耍幡,但竞争最为激烈的,还要数练硬气功和跤场。

  硬气功在天桥表演硬气功的人极多,最为常见的有“油锤贯顶”、“锤卧钉板”、“崩铁链”及“捋铁条”等等,因为其中技术含量较高,所以一向被称为天桥收入最高的金锅,而在最近这些日子里,若说在天桥人气最旺的场子。却要属原本只有练家子才喜欢光顾的跤场。

  清朝的历代皇帝,均大力提倡摔跤活动,康熙年间还组织了如“善扑营”这种国家摔跤组织,有督统、副督统管辖,两翼称东营和西营。

  京城人把“布库”又称为“扑户”,而在有清一朝,不仅将校士卒通晓摔跤。就连一些好武的王公贵族也不例外,并渐渐将满、蒙、回、汉等各民族跤术的精华集于一体,统称为中国式摔跤,也可称为掼跤或撂跤。

  在这种大环境之下,能在天桥上开设跤场授徒的,几乎都是个顶个的高手。而平日里厮混在跤场中的,或是家境富裕的官宦子弟,习之为了强身健体交朋好友,或是家庭贫寒,以摔跤为业,力求能得喜好摔跤的达官贵人看重,混个看家护院乃至保镖的官身。解决一家老小的衣食计算。

  当然,这天桥中的跤场,也并非都是铁饼一块,几乎每一个屹立多年的跤场,都会按照各自跤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