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章 舌辩群英,小子初露脸_三国之大汉重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尊父景升如今可好?”

  “家父尚好,每日会友,一切平静!就是惦念一些从前好友,此番学生前来颖阴,家父特意叮嘱向老师问好!”刘琦答到。

  “呵呵,不错!”荀爽轻抚胡须,点头道“我来问你,你父亲亦是当世名士,你为何要舍近求远,远游求学呢?”

  “家父正值壮年,当为自己心中报负拼搏,岂可为小子学业而荒废前程。而学生以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学生一路走来,不曾落下功课,也有更多机会向更多饱学之士求教,习得的学问又岂是家父一人能教得了的?”刘琦不卑不亢地回答。

  “呵呵……好!”荀爽忍不住对刘琦的应答叫好,这哪象是一个九岁不到的孩子。

  荀爽又仔细地看了看刘琦,觉得甚是满意,这孩子长相俊美,心思慎密,思想健全,谈吐清晰!能从自己手中的信看出自己是何人足见其观察力之细;能把自己从末学后辈叫到学生足见其心思之慎密;对自己的提问毫不思索对答如流足见其反应及语言能力都是及强的。

  “今天我准备与大家探讨一下目前太平道的问题,这里是我们书院目前比较优秀的几位学生,你可以留下来听听!到下面找个位置坐下吧!”荀爽指了下面们座位对刘琦说。

  刘琦躬身施礼“诺!”随即转向堂下课桌走去。

  刘琦走到底部空桌前席地而坐,左右观察了一下同窗之人。除了刚才带他进来的郭嘉,别的还真不认识。

  “好了,刚才我已与大家说了今天的课题是‘论太平道的兴起’。大家也都准备了一番了,来吧大家都说说吧!”荀爽对众学子道。“荀彧,你先来!”

  “诺!”只见左排首座站起一位十八九岁的青年,面目俊朗,衣着光鲜,气度不凡,目宇间充满了智慧。

  朝荀爽一礼,荀彧娓娓道来。

  “学生以为,这太平道兴起,是因为目前大汉国力衰弱造成的。国力衰则税赋重,税赋加重则百姓苦。天下百姓本愚昧,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就拥护谁。现在天下虽安,可民众疾苦。而太平道人适时地介入鼓动,加上治愈一些病人,很容易受到鼓惑,盲从!”

  “我觉得是百姓闲余的时间太多,没有更多的工作,他们把无处打发的时间用来听取太平道的鼓惑,听得多了,信得也就多了……“有人开了头,其他学子也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是官府法典不明所至,若能明确规定不得聚众宣扬,也不至如此……”

  “我以为是百姓生活越来越差所至……”

  “……”

  “……”

  学子们各抒己见,理解各一,都有一些道理,又不尽全面。

  刘琦举起右手,想要发言。

  荀爽抚须点头,让大家安静下来。

  “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位新同学!”荀爽示意刘琦站起来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