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2章 群雄并起 三_三国之大汉重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兖州刺史。曹操于途中迎击金尚,金尚逃奔袁术。于是曹操占兖州。

  董卓对蔡邕有知遇之恩,蔡邕在王主持的会议上对董卓之死表示悲痛,被王允指责为“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是国贼董卓的死党,即收捕下狱。蔡邕陈辞谢罪,请求免列,愿黥首刖足,在狱中继续汉史的编修工作。太尉马日磾和许多士大夫为蔡邕求情,指出蔡邕是旷世奇才,素以忠孝著称,不能随便处死,应让他续修汉史,完成一代大典。王允认为当初武帝不杀司马迁,至使司马迁能作《史记》流传后世,其中多有对皇帝不敬之词,现在决不能让蔡邕执笔修史,使他能再作谤书,坚持要杀他。吕布受刘琦所托保全蔡邕,随即站出来说蔡刘联姻,而刘琦平定并州有功,如今又是兵多将广,而王家又在刘琦治下的太原,不如卖刘琦一个面子,削去蔡邕官爵便好。王允三思后应允,随既将蔡邕削去官爵贬为庶民。当夜史阿领人护送蔡邕逃出长安,北上上郡,逃往并州。

  作为诛杀国贼的首要功臣,王允自然少不了朝廷的嘉赏和广大人民的称赞。于是,王允态度开始发生改变,似乎有些飘飘然起来“连董卓这样不可一世的大奸贼都死于我的手下,我还有什么可惧怕的呢?”他便对任何人、任何事情都无所谓,毫不在乎,甚至居功自傲。“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每当群臣集会,王允很少像以前那样和大家推心置腹,共同商讨权宜之计,而是正襟危坐,面无和悦之色。慢慢地,群臣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推崇和拥护他了。

  董卓死后,王允在如何安排和处理他的旧部时,反复无常,态度极不慎重。他先是想全部赦免董卓的部下,吕布也多次相劝,可继而王允又对群臣解释说“本来,他们是没有罪的,只是身不由己,跟随董卓,所以不得已听从董卓差遣,犯了错误。现在如果给他们突然加上恶逆的罪名,而且特定赦免他们,恐怕反而使他们猜疑恐惧,心理承受不了,所以,赦免他们无罪不是使他们安心的上上之策,还不如让他们承受惩罚。”王允平日却看不起吕布,以剑客对待他。吕布也认为自己有功劳,自吹自擂,既不得意,渐渐与王允不和了。

  凉州兵是董卓的嫡系部队,战斗力强,而且对董卓最忠心。董卓死后,如何处置凉州兵,是关系王允本人和东汉政权的大事。王允企图削夺凉州兵将领的兵权,取缔全部凉州兵,并且计划利用关东兵去控制他们。可是后来有人对王允说“凉州兵素来害怕袁绍,畏惧关东兵,而今,如果派关东兵去解散他们,凉州兵人人都会担心性命不保,这样,很容易引起兵变和混乱。还不如任命皇甫嵩为将军,去担任凉州兵的统帅,并让他长期留在那儿,以便安抚军心。”王允坚决反对。

  凉州百姓听到王允想解散凉州兵的风声后,便到处传言,说王允要杀掉所有凉州人,一时之间,整个凉州人心惶惶,一片惊慌。凉州兵将领本来就成了惊弓之鸟,对自己的前途深感忧虑,当他们得知王允要削夺他们的军权,解散凉州兵的消息后,更是惊慌。绝望的凉州兵寻思反正是一死,不如死个痛快。于是他们迅速召集军队,严阵以待,准备见机起事,并且互相传告蔡邕只不过受了董卓的一点厚遇而已,王允便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他杀了。对于我们,不仅没有丝毫赦免的意思,反而想剥夺我们的兵权,置我们于死地。我们除了联合起来,别无选择。

  当时,凉州军中最有影响和实力的将领是李傕和郭汜。二人听从李儒建议,聚集了张济、樊稠等董卓旧部,他们将所有凉州兵集合起来,誓师进发都城长安。东汉官兵不堪一击,不久,李傕、郭汜的部队便攻陷长安。吕布慌忙领兵引兵迎战,结果因兵力悬殊过大,大败而归,只引数十骑护着家眷逃离长安。

  王允被西凉贼兵逼迫,为保天子,纵身跳楼而死。李催郭汜把持朝政。

  三国之大汉重生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