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44章 大买家_官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早上起来,陈观给周倩连打三次传呼,周倩都没有回话,知龗道周倩一定还在恨他,也就不再理会了,去找了个小吃店,要了份炒肝、一碗豆腐脑、一个炸糕、一份艾窝窝,算是品尝了北京风味名吃。

  吃过饭,陈观步行朝琉璃厂走去。

  京城不同于水泉,实行的是朝九晚五上班制度,也就是早上9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陈观起的早,步行走路,既能欣赏沿途京城风物,又免去了坐车赶到琉璃厂后人家不开门傻等。

  陈观的目标是坐落在琉璃厂西街的荣宝斋。

  陈观是中文系毕业,学过文学史,加上自己喜欢书法绘画,对中外艺术史也有涉猎。特别是苍生印易筋洗髓时灌注海量信息后,陈观的知识积累爆炸式增长,他来北京,最心仪的地方一是天安门广场、故宫、颐和园、圆明园、长城,二是琉璃厂。

  荣宝斋始建于1672年,最早的名字叫松竹斋,是一个姓张的浙江人用在京做官的俸银开办的,经营项目主要是三部分:一是书画用纸,以及各种扇面、装裱好龗的喜寿屏联等等;二是各种笔、墨、砚台、墨盒、水盂、印泥、镇尺、笔架等文房用具;三是代客订购书画篆刻家的商业作品,从中提成。鸦片战争后,松竹斋经营困难,店主请了和京城书画界交谊深厚的庄虎臣为经理,并于1894年将松竹斋更名为荣宝斋,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请同治状元陆润痒题写了“荣宝斋”匾额。1950年实行公私合营,改名荣宝斋新记,1952年转成了国营。现在的店名荣宝斋三字,是当代大文豪郭沫若亲笔题写。

  和许多湮没于公私合营浪潮中的老字号不同,荣宝斋实行国营以后,因为更便于吸引人才,又承担着部分对外文化交流任务,竟然有欣欣向荣气象。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荣宝斋迎来了发展机遇。

  1978年扩建琉璃厂,荣宝斋被定为重点扩建单位,周围几家单位都被迁走,为荣宝斋扩建让路,把琉璃厂西街半条街都无偿地划拨给了荣宝斋,荣宝斋的规模大大扩大。

  与此同时,荣宝斋在1978年第一次向龗上报告,要求给书画作者发稿费,定的标准是每平方尺15元。现在看,这个稿费标准相当于野蛮抢劫,非常可笑,但是放在1978年来看,那是破冰之举,非常了不起。因此,上级批准荣宝斋给书画作者发稿费后,当时就引起了轰动,由此结束了无偿占有画家劳动成果的历史。

  1993年荣宝斋出版社成立。

  1994年荣宝斋拍卖有限公司成立。

  1995年秋,荣宝斋成功举办了第一次秋拍会。

  如今,荣宝斋坐拥天时地利人和,集书画经营、木版水印、拍卖、出版、教育为一体,是一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