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章 定导凝_无上武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田后有丹,田纳百川,丹结于斯。

  田是对一块区域内有形的经穴脉络及无形的弥宇之所的统称,又以后者最为重要。

  所谓弥宇之所简单来讲就是一处空间,只是这空间只允许“精气神”进出。弥宇之所效仿寰宇,处于慢慢地旋转之中,同时影响“精气神”,让三者时刻跟自己保持同向运转,对它们的速度则没有任何影响。

  弥宇之所的中心便是由海量“精气神”聚集而成的丹心。

  “精”指的是真气,只是这部分天生的真气是构成丹的基础,即便是武修也无法调用。

  “气”指的是五脏六腑、筋骨皮肉的活动。

  上边两样在娘胎时就有了,独独缺少“神”。直到剪断脐带,呱呱落地那一刻,神识乍生,“三丹”(人有三处丹田)乃成。

  人的成长过程中“三丹”是被不断消耗,逐渐变小的。

  普通人只能通过锻炼来补充“气”的耗损;而武修通过凝化真气,能让“精”也得到补充,因此寿命要远高于常人;至于“神”,此间未有听闻有补充之法,仙人之所以能够长生不老就是因为他们有办法弥补“神”的耗损。人死丹消,丹尽人亡,丹田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上古时期丹田被分为上中下三处:

  上丹田位于督脉印堂穴附近,即眉心处,为髓海,诸阳之汇,藏神之府,也被叫做“泥丸”,主修炼时入静,凝思聚神;

  中丹田位于任脉檀中穴附近,即心窝处,为绛火,元气之汇,藏气之府,也被叫做“绛宫”,当中气下馅,失血过多时需要意守中丹田;

  下丹田位于任脉关元穴附近,即肚脐处,为气海,阴阳之汇,乃藏精之府。

  三处丹田中下丹田最受重视,被认为是“性命之祖”“经络之根”,习惯性的被简称作丹田,久而久之,为了区分,人们便将上丹田称为泥丸宫,中丹田称为绛火宫。以至于现在提起丹田都认为只有关元一处。

  (简单一提,其实本来是四处丹田。上面所讲的“三丹”皆位于任脉之上,任脉属阴脉,因此也称此“三丹”为阴丹田。还有一处丹田位于督脉,与下丹田位置相对应,因督脉属阳,因此被称为阳丹田。后人经阴阳理论将下丹田与阳丹田合二为一。现在提及的丹田就是下丹田,而下丹田其实包含两处丹田。)

  下丹田为何如此重要呢?

  因为除天地元气外,人体自身也能产生元气,这种元气被称为精元,产生精元的部位就是位于下丹田的肾脏。精元发于肾脏,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维持五脏六腑的生机。

  再说回“凝化”。

  武修运功时动用的都是真气,真气由天地元气在丹田处转化而来,然后再由丹田输送至全身各处的脉络穴位。值得一提的是离开丹田散布于全身各处的真气是会逐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