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23章 北海镇的真面目_乾隆四十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青松接到赵新的电报后,彻夜无眠,几乎很少抽烟的他抽了整整两包烟。而已经和他住在一起的青荷看到老陈同志心事重重的样子,也是一宿没睡好。

  其实陈青松不是难受,而是兴奋。赵新发来的这二十五个字让他想到了太多,他从中已经明白了如何解决地主乡绅问题的关键,也彻底明白了北海镇如何破除封建时代陋习的核心所在,甚至他还想到了更多......

  话说赵新为什么这么放心把民政事务交给陈青松?无他,两人看问题的角度都差不多,对北海镇发展的思路也有颇多一致的地方,这让赵新有种志同道合、配合默契的感觉。

  北海镇为什么要搞土地公有?赵新起初是为了控制手下的流民,但是几年之后,经济上带来的好处就逐渐现象出来了,那就是一呼百应。

  从经济学上看,北海镇是一个拥有完全经济主权的政权实体,是建立在由赵新所代表的独有资本为主导的经济基础之上。因为有赵新这个怪胎的存在,无论是北海镇的山林、工厂、港口以及一切生产资料全都是公有的,也可以说是赵新的;其他穿越者都只是在为这个“怪胎”打工,或者说是在为北海镇打工,根本没道理可讲。

  无论是现代的穿越众,还是来自与岛国或是带清的贫农、富农、自耕农,他们都只能依附于赵新,也可以说是依附于这个公有制而存在。因为这些人都是流民,所以他们在来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资产;而即便有人带了银子,在北海镇也根本花不出去。

  最初的食物、衣服、房子乃至生产资料全是这个政权分给你的,银子和铜钱在这儿用不上!而且也没人会想到用自己带来的钱跟北海镇结账,白给的不要花钱买?

  就算是北海镇西进打下了宁古塔、珲春乃至整个吉林将军府,赵新靠着几处金矿的收入所打造的工业体系,根本不需要通过与乡绅阶层谈判来接管土地和生产资料,也完全不需要那些封建体制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北海军的存在就是证明,这是赵新获得土地这一根本资产的“暴力铁拳”。

  其实还是那个奶酪的问题,想动满清盘子的奶酪,只有通过暴力,才能彻底拿到满清这个国家政权的经济的基础。由此,北海镇这个政权才能主导完成整个华夏的工业化进程。

  正是因为由政权实体为经济主导,所以也很难发生破产。在这个时空里,华夏仅凭着土地里的产出(丝绸、茶叶、瓷器),就已经是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了,要是再加上工业化呢?

  不把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全盘夺过来,那就只能依靠乡绅和那些秀才举人治理国家。即便是某天想限制这些人,可因为土地这个最重要的资本在人家手里,最终还是一事无成,或是人亡政息。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