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剿匪的N种方法_唐史并不如烟1·大唐开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己很不利,苏威的遭遇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这一年五月五日端午节,大臣纷纷向皇帝贡献宝物表达自己的心意,别的大臣送的都是奇珍异宝,而苏威送了皇帝一本书——《尚书》。本来皇帝端午节收礼物也就是图一个高兴,没有指望靠收礼物发财,所以对苏威的小气也没当回事。

  然而每个王朝只要有忠臣就一定会有佞臣,两者如同是猫和老鼠,缺了哪一个都不行。有苏威这样的忠臣,就有一些佞臣。看着苏威送皇帝《尚书》,佞臣们开始在这本书上做文章,很快找到了把柄。

  《尚书》里有一篇文章题目是《五子之歌》,记录的是夏朝第三任帝姒太康的母亲和五个兄弟在河边唱的五首歌,歌的主要内容是对暴虐的姒太康的一些抱怨和指责。佞臣们就把《五子之歌》与苏威联系到一起,把杨广和姒太康联系到一起,最后得出结论:苏威指责皇帝跟姒太康一样的暴虐,献《五子之歌》绝对是不怀好意。

  佞臣们把小报告打到了杨广那里,杨广对苏威的怒气就积累了下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

  又过了一段时间,杨广命苏威做一份“四征高句丽”的计划书,苏威接过话头,想借此机会让皇帝知道国内的民变到底有多严重。

  苏威说,我认为这次征高句丽,朝廷根本不用出动军队,只要皇上下一道诏书赦免全天下的变民,让他们戴罪立功,那么马上就会有数十万的军队。用这些军队打高句丽,高句丽没几天就完了!

  杨广一听又扯到了国内的民变上,脸上已经露出了不高兴的神情,苏威见状只能点到为止,告退出宫。

  苏威一走,杨广的怒气还没有消,御史大夫裴蕴开始劝慰皇帝:“这个人说话实在不靠谱,天下变民哪会有那么多,这不是让皇上操心吗?”此时的杨广长出了一口气:“老家伙,我忍他已经很久了,我真想当面抽他一顿!”

  话说到这个份上,近臣裴蕴明白了皇帝的意图,不就是整人吗?简单!

  在裴蕴的指使下,苏威很快被控告“随意任用官员,临阵畏敌”,有这么几条,苏威就被削去官职,贬为平民。又过了一个月,苏威又被控告,“勾结东突厥”,这可是一顶铁帽子,谁戴上,谁就是铁帽子“亡”。

  经过审理,苏威被判处死刑,百口难辩的苏威只能拼命地叩头,一直叩出了血,嘴里反复为自己的罪过向皇帝道歉。

  还好,皇帝杨广网开一面,听说苏威认罪态度良好就把苏威给释放了,并让人传话说:“不忍心诛杀!”真是皇恩浩荡,热烈鼓掌!

  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连同孙子这一代,苏威一家被剥夺三代公权,有点剥夺三代政治权利的味道。耐人寻味的是,从此之后的苏威在历史上再没有留下实话,留下的都是鬼话,遇到王世充和李世民,苏威说的都是鬼话,什么好听说什么,就是不说实话。李世民厌恶苏威光说鬼话,将他永久搁置,于是苏威在冷落中了此一生,在家终老!

  人为什么不说实话了?环境逼的!

  忠臣用不了,实话听不进,杨广的路只能越走越窄,越行越迷茫。这一年的五月一日,发生了日全食,在古代,这是不祥的征兆,虽然是迷信,但当时的老百姓都信。

  这一年的五月九日,杨广命人寻找萤火虫,总共找到了数斛之多,等到黑夜外出游山的时候,杨广命人放掉所有的萤火虫。刹那间,萤火虫漫山遍野,萤火布满高山深谷。这一刻,最是浪漫;这一刻,也是迷

  (本章未完)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