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零九章 分别_三国骑砍霸主吕奉先txt下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邑五百户。

  南中的益州郡已经诸葛亮平定,改益州郡为建宁郡。

  建宁亭侯,即封地、食邑由建宁郡提供的亭侯。

  爵位制度也将逐步改动,今后除了县侯有单独的封号、食邑外,余下乡侯、亭侯以郡为封号。

  孙权的谥号也当场讨论,由鸿胪卿拟定,今后孙权就是吴炀王故权。

  孙氏族谱中对孙权的称呼则是‘故吴炀王权’,日常口语简称‘故权’,剥夺孙权的姓氏,也为了跟今后叫孙权的后裔做区分。

  故权,即以前那个叫做权的人;不过,今后愿意给儿子起名叫孙权的人,估计没几个。

  江都码头,田信走来时,雨水渐收。

  太多人都会迁移,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田信登上运船眺望熟悉的江都南城,又看看沱江河湾里停泊,前后相连的船帮,太多人舍弃了新建的家宅,要追随自己去开发岭南。

  哪怕形势恶化,跟帝国爆发内战,也是下一代人的事情了,这一代人将享受岭南来之不易的安宁、太平。

  码头边,夏侯氏族人、部曲也有序换船,作为一支千人规模的武装,没有田信的担保,早就让李严给收拾了。

  夏侯彩头戴白纱斗笠,顾盼四方,听夏侯玄在岸上跟人谈论‘象邑’,就问:“阿姊,象邑在哪里?”

  夏侯徽不知道,一旁戴黑纱斗笠的曹绫开口:“在零陵县东北,漓水、灌水交汇处。”

  零陵县在零陵郡的最西南角,临近灵渠。

  夏侯玄登船,对三姐妹说:“才问明白,麦城有七千户将随陈公南迁。”

  “七千户?麦城有户数多少?”

  “原有一万三千户,若非运力、沿途储粮不足,或许会有更多人户南迁。”

  夏侯玄神色沉肃,这一批迁移的人口将近四万人,其中孩童就有近万。

  繁华的江都尹,年初时人口稠密,足有二十万出头的户数;江都士户随关羽迁移到江东,这一下就没了五万户,现在麦城也要南迁,又是一万户,再加上江都周围军屯的大部分卫军也要南迁。

  虽不知多少卫军要南迁,但粗略估算,最少也该有十几个营,一万户左右。

  换言之,江都尹的生产人口没了一半,还是繁华的江都、麦城人口,江都几乎快要瘫痪。

  偌大的朝廷,又需要庞大的人口进行服务;原本由江都士户承担,后来由卫军的军士承担许多徭役、工役,现在这些人都迁走了,谁来为朝廷提供各种服务?

  江都士户,是江都技术力量糅合的集体;原本还有军士、麦城承担这部分技术工作,现在都没了。

  朝廷方方面面的事情都需要人手,需要各行各业的人员,光有官吏,能做成什么事?

  夏侯玄看到了一个空前空虚的江都,也看到了一个重新充实人口,百废待兴的江都。

  对事态的关注重点不同,他思考片刻,感慨声:“一叶知秋。”

  周侯张绍也来码头边送自己姐姐、姐夫一家,夏侯献是陈国启蒙字典的编撰之一,字典的编纂工作将在乡邑完成。

  现在的麦城只留下一部分不愿迁移的人口,以及部分造纸工匠,他们将重复劳作,直到将储备的生产资料耗光。期间关家、张家、朝廷少府的相关人员会随同工作,以学习造纸技艺,能学走多少就看他们自己的机缘。

  今后麦城造纸坊还将继续运转,以生产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草纸、麻纸。

  麦城那么大一片桑园,又有沮水、漳水,自然是利于工坊运作的。

  夏侯献在另一艘船上,他望着夏侯氏宗族所在的船帮,心中无比的踏实。

  麦城来的船队里,羊家兄弟三人再次分家,羊秘、羊衜、羊耽兄弟就在江都码头依依惜别。

  只有老二羊衜、蔡贞姬夫妇会追随船队南迁去象邑,羊秘、羊耽兄弟则留在江都。

  处于世家的发展理念,留下的羊秘、羊耽兄弟两个只会有一个寻求出仕的机会。

  如这样亲友道别的场景,发生在码头各处,俱是恋恋不舍,又别无办法。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