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章 新型大炮_明末昏君?我乃中兴之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到时候朱由校还得先把圆柱形的炮弹搞出来再说。

  不过那玩意不好搞,还涉及到底火之类的东西。

  但是其实这种东西他也会制造,并且这种方法根本就不困难,哪怕是用明朝时候的科技水平,想要铸造出来也绝不困难。

  这种阿姆斯特朗炮首次应用,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英法联军凭借着阿姆斯特朗炮,很快就攻陷了使用老式前装滑膛炮的天津大沽炮台。

  清朝将领僧格林沁的三万五千蒙古八旗骑兵,在八里桥战役中,被英法联军的阿姆斯特朗野战炮打垮聚歼。

  据英国人麦吉《我们如何进入北京——1860年在中国战役的记述》。

  在塘沽炮台之战中,英军十二门阿姆斯特朗大炮,在距离塘沽炮台九百米处开火,跟大沽炮台的火炮进行炮战。

  这种阿姆斯特朗炮的射击精度,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水平,他们所射出的炮弹,几乎都准确命中清军的炮台大炮。

  在后来的通州八里桥之战中,阿姆斯特朗炮更是打出了令人惊讶的战绩。

  据乔治·克鲁勒的《进军北京》一书所述:当僧格林沁所率领的三万五千蒙古八旗骑兵,率先对英军发动了进攻。

  当时这些清军的蒙古八旗骑兵,在面对着英军时,表现得十分英勇无畏,他们相信只要能够冲破敌军火炮的短暂杀伤,就可以砍下英军的一颗又一颗头颅。

  而英军的炮兵开始朝清军骑兵开炮,让骑兵见识到了从来没见识过的火炮威力。

  英军炮手开炮慢条斯理,每一发阿姆斯特朗炮都在清军骑兵之间爆炸,就能撂倒一群清军骑兵。

  随后,清军骑兵直接就被这种威力巨大的阿姆斯特朗炮给打蒙了,英国两个锡克骑兵团,随即对清军展开可怕的杀戮。

  此时,三万五千名清蒙古八旗骑兵伤亡过半,而一万人的英法联军只有五人阵亡,四十人负伤。

  这一种火炮连清军的骑兵都顶不住,现在的建奴骑兵,难道就顶得住了吗?

  朱由校认为是显然不可能的。

  所以朱由校拿出来的火炮设计图纸,其实就是这一种阿姆斯特朗炮的设计图纸。

  甚至他拿出来的这种火**纸,如果能够铸造完成的话,威力绝对要比原版的阿姆斯特朗炮威力更大。

  因为当时的阿姆斯特朗炮威力虽然很大,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的。

  虽然阿姆斯特朗炮杀伤力巨大,但在战斗中因为膛线、涂铅炮弹和后装闭塞等等的新型技术,也导致了他的可靠性确实不高。

  同时只有九百米的攻击范围,也实在是太过感人了。

  就连他们现在这种那么落后的红夷大炮,那都能打三里地。

  另外这种火炮还有另外的一些缺陷,比如说他的造价实在太高了,并且他的炮闩设置制造难度也太大。

  就这种炮闩的制造难度,起码以现在明朝的科技,是根本不可能铸造出来的。

  起码那种阿姆斯特朗螺丝的精度,就根本没办法解决,也没有办法投入到使用之中。

  这种叫做阿姆斯特朗炮的真理,需要一种更简单更快捷更安全的,就连明朝科技都可以制造出来的炮闩。

  因为就连英国都在1864年,一度停止制造阿姆斯特朗炮,继续沿用古老而又可靠的前膛炮。

  直到1880年,阿姆斯特朗再次改良了阿姆斯特朗炮,引入了法国所创制的断隔螺纹式炮闩技术,使得快速装填成为可能。

  因此从1880年以后,英军便再一次将后膛阿姆斯特朗炮装备于军队之中。

  但是这种炮栓依然太过于复杂了,朱由校也没有办法在目前的制造水平的基础上,把它给搞出来。

  而同时期的德国克虏伯公司,则发明了气密性更好的横楔式炮闩。

  这种炮闩才是真正的神器!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