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七章 夫子,你是不是暗示我?(4K4)_尊师孔仲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年月的推定上,《太初历》似乎的确不如三正那般精准。

  宰予看到这里,后背直冒凉气。

  他都没想到,夫子看本《太初历》居然能这么较真,还特地跑去请教大史和保章氏,亲自翻阅星象资料,然后才敢给出一个自己的结论。

  不过关于《太初历》不如夏商周三代历法精准这一点,夫子还真没说错。

  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是天,这一数字与三正历法推定的天极为接近。

  而《太初历》对比三正的进步意义本就不在于精确。

  《太初历》的进步,主要在于引入了二十四节气,并以节气划分,创新式的提出了在十九年中插入七个闰月,以系统性纠正天文统计误差的概念。

  从前的历法虽然也会设置闰月纠正误差,但闰月的设置,却是不成系统的。

  而是每年根据大史和保章氏等历法、天文官员的推算,决定是否在今年插入一个闰月。

  如果大史和保章氏精通天文、历法,数科学得也不错,那么尚且还可以起到修正误差的作用。

  可夏、商、周都是大几百年的朝代,在几百年的过程中,总会碰上些一窍不通的棒槌。

  所以越到后来,历法的误差就越大,而历法的误差大了,就容易耽误农时,耽误了农时则等同于作死。

  所以每当新朝代建立,都会展开新历法的编订工作,以纠正上一个朝代留下的天文误差。

  这一点不止适用于先秦,后世的那些朝代也基本如此。

  而鲁僖公时,鲁国之所以要变更历法,也是为了纠正四百年前制定的旧鲁历在时间推移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宰予看到这里,也不由感叹起了夫子的才能。

  “像是夫子这种熟知三代历法,又这么较真的人,如果让夫子抛去那些繁文缛节,去做农务、天文方面的工作,绝对也是天下少有的干臣啊!

  怪不得图书馆的资料里都记载了夫子治鲁三年而大治的事呢。

  他对于农桑、气象、天文、律法都这么懂行,只要手头的权力足够,方圆五百里的鲁国,他想不治理好都难啊!”

  但说到这里,宰予又忍不住叹了句:“可惜,乱世将至,礼坏乐崩。这种时候,夫子可以安邦,但却不能定国啊。”

  他翻开书信的下一页,继续阅读了起来。

  予啊!虽然《太初历》的部分推定不可算作精确,但你二十四节气的设想,却让我甚感欣慰。

  你的《太初历》仿照夏时的历法,将原先四时又详细划分为二十四节气,但又不毁损它的精华。

  《夏小正》中说:

  正月。

  蛰伏于地下的动物开始出来活动了。

  大雁开始向北飞了。

  野雉扇动翅膀在山间鸣叫。

  鱼儿顶着河面的碎冰游出水面。

  人们绑好了耒耜,扛着它来到田间地头。

  园子里的韭菜也冒出了新的一茬。

  南方的伟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