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章 通齐还是通晋?(4K2)_尊师孔仲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系,让菟裘免于这次灾祸。

  但再怎么说,他也是个鲁人,而且还是鲁国的大夫。

  吃了国家的俸禄,该贡献才智的时候,自然也应该贡献才智。

  他总不能眼睁睁看着鲁国的百姓陷入刀兵水火吧?

  宰予左思右想,决定还是学习春秋老墙头草郑国的一贯作风,两头摇摆起来!

  既然都已经决定里通外国了,那通一个和通两个又有什么区别?

  宰予翻身起床,走到几案前坐下,拿起狼毫笔一挥而就。

  ……

  晋国,新绛,赵氏下宫。

  赵鞅的面前摆放着那封来自菟裘的密信,读了一遍后,便眉头皱紧像是在深思。

  正当他思索之际,正殿之外忽然快步走进一人,正是赵氏家宰董安于。

  董安于见到赵鞅这副神情,不待他说话,便开口询问道。

  “我方才看见毋恤小君子回来了,是鲁国那边出了什么事情吗?”

  赵鞅叹了一句,起身道:“宰子派人与我传信,说是齐人将要伐鲁,他担心毋恤继续留在鲁国不安全,于是就派人把他送了回来。”

  “鲁国不安全?”

  赵鞅的话说的很简洁,但董安于却听出来赵鞅话语里的弦外之音。

  “您的意思是说,宰子认为鲁国无法抵挡齐国的军队,而晋国也不会派兵援助。所以鲁国有可能背弃与我国的盟誓,转而投向齐人的阵营?”

  赵鞅既不说是,也不说不是,只是微微点头。

  如今晋国执政卿范鞅已届八旬高龄,不过虽然年纪老迈,但他的权欲却依旧不减当年。

  或者说,正是因为感觉自己大限将至,所以范鞅才会无所不用其极,想要在人生最后的时光中给范氏谋取最大利益。

  乐祁与赵鞅私下饮酒,这本不算是什么大的过错。

  但范鞅为了打压势头正猛的赵氏,不惜牺牲晋国在诸侯间的信誉,不惜失去宋国这样实力不俗的盟友,也要将乐祁囚禁在晋国。

  并以此来强调他才是晋国的执政卿,强调他作为执政卿的权力是无限的。

  而出兵帮助鲁国抵御齐国,虽然从道义和维护晋国威严的角度来说,都是合情合理的。

  但这种做法对于范氏却没有什么好处。

  范鞅的脑袋里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尽可能多的为范氏攫取利益,为范氏的下一任接班人铺好路,至于其他的事情一概不关心。

  上次鲁国使团造访时,范鞅就连一个口头承诺都不愿许给阳虎,难道还能指望他真刀真枪的帮鲁国扛事吗?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董安于见了,略作沉吟道:“以下臣的愚见,倘若齐国真的发兵伐鲁,您应当竭力向国君请求发兵援助鲁国。

  如今宋国因为乐祁一事,已经与我国貌合神离。倘若宋国不是担心乐祁的安危,恐怕一早就背叛晋国,转而投向齐国的怀抱。

  现在宋国已经不打算听从晋国的指挥,如果我国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