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9章 来人,宣旨_顾玖谢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黎庶之康宁,特赐封顾玖为康宁郡主,赏黄金百两,缎百匹,如意一对……”

  小太监读的声情并茂,但顾玖只觉得中间的文字骊五骈六,深奥难懂,完全听不明白,就听懂了最后的封赏。

  迷茫的扭头看谢湛,谢湛悄声解释:“你在抓获泾州王时立了大功,还制作出可以挽救将士性命的青霉素,这是你该得到的嘉奖。”

  虽只给了郡主虚名,没有封邑。不过也算不错了,从平民一下子变成正二品郡主,宫里那位还算大方。

  顾玖懵懵的“哦”了一声。

  黄公公道:“顾小,哦,错了,康宁郡主,接旨吧!”

  顾玖被谢湛拉起来,懵懵的上前接旨。

  黄公公笑着拱手,“恭喜康宁郡主,贺喜康宁郡主!”

  周围的百姓议论纷纷,都跟着凑热闹,“恭喜郡主,贺喜郡主!”

  一波一波的,热闹的不行。

  赵侍郎夫妻都傻眼了。

  人后的冼砚白险些维持不住脸上的表情,僵笑着,两只手在袖子里握的骨节发疼。

  黄公公吩咐带来的禁卫军们,“把赏赐给康宁郡主送府里吧!”

  谢二郎和谢三郎刚从珠心算馆回来,在这边看了会热闹。

  见状连忙迎上来,谢二郎道:“诸位大人,在下是康宁郡主的二哥,诸位请随我来。”

  领着一队捧着大箱小箱的禁卫军们,往巷子里去。

  黄公公才看向目瞪口呆的赵侍郎夫妇,“赵大人,赵夫人,郡主在此,两位不来拜见吗?”

  赵夫人咬着后槽牙,不甘不愿的磨蹭到前面,不情不愿的叉手为礼,“参见郡主,郡主万福。”

  赵侍郎跟着叉叉手,脸上一改先前的厉色,堆起笑脸道:“先前都是误会,下官和郡主邻里邻居的,就像郡主所说,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今后还要和睦相处的。先前是下官失礼了,下官在这里给郡主赔个不是,郡主大人大量,千万别跟下官计较。”

  顾玖惊叹不已,果然是在权贵扎堆的地方历练过的,这变脸的功夫,驷马难追。

  “那……”顾玖想了想道:“嘴上赔罪多没诚意啊,赔罪不得送重礼吗?”

  黄公公忍不住笑开了,哈哈笑着,“郡主言之有理,哪有人赔罪上下嘴嘴皮一碰就完事儿的?赵大人这样太没诚意喽!”

  赵侍郎笑得像是毫无芥蒂,“那是,那是,赵某明日一定登门,呈上重礼给郡主赔罪。”

  谢湛低着头,一只拳头抵着额头,露出来的嘴角压都压不下。

  这时人后传来一声借过借过,高氏领着两名仆妇过来,仆妇手里抬着个箩筐,箩筐中放了半筐铜钱。

  谢湛忙迎上去,抓了两把铜钱,面向大家,道:“众位乡亲,今日感谢大家仗义执言,更感谢大家对康宁郡主的喜爱,一点心意,聊表谢意。”

  路人们激动的纷纷感谢,看个热闹而已,还能领钱,这好事天天来一波,一个个嘴里吉祥的话直往外冒。

  谢湛说着把手中的铜钱扬出去,高氏也抓着一把,换了个方向扬,“今日多谢乡亲们了,大家同喜同喜。”

  还叫顾玖,“九娘,快来,让大家也沾沾喜气。”

  ps:其实唐宋之前,皇权并不是那么至高无上,大臣上朝跪拜皇帝的情形是没有的,宣旨也不一定要跪下。唐时是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圣旨,门下省负责审核。皇帝不经过门下省发出的旨意,是不被承认的。

  唐朝皇权可见一斑。

  一直到明清时期,皇权才更加集中,清朝时尤甚,那时才有上朝时三跪九叩,接旨时所有人都跪拜等现象。

  但人们看的清宫剧较多,对于古代的认知,多数都套入了清朝模式,所以这里就写了跪拜接旨,大家知道就行,无需较真。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