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章 陋习_红楼从辽东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重要的是让士兵有舍生忘死的氛围。

  而后者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士兵不畏死。

  这种士气绝对不是些银粮就能塑造出来。

  两军交战,箭矢刀锋悬在头顶,士兵能无视身旁的死亡哀嚎,毫无畏惧的整齐迈进,背后的支撑因素需要的太多太多。

  想要改变卫所的情况,需要扭转方方面面的陋习,而朝廷自有制度,如何会让武将随心所欲的治理治下。

  就像那千户,他也只是一个传声筒,不可能随意改变卫所。

  自己又如何不是呢。

  能随着自己的心意打造军队的将领,那是军阀。

  那自己能不能成为军阀呢?

  能。

  学习毛文龙即可。

  在敌后方建立根据地,不受朝廷牵扯,又能获得朝廷支持,这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陈兄说得对,我上任之初,清点我治下军户,一样不剩多少,只不过如今不同以往,不能再像以往那般按部就班了。”

  “你有什么想法?”

  “我想要补足正丁。”

  这可不是简单的事,军田早已被瓜分干净,造成了事实,想要补足正丁也不是一个百户所能决定事。

  “粮资何来?”陈凯武一针见血的问到。

  “正要向陈兄请教。”

  军户和民户不同,一般民户按照大周黄册统计,平均为六七口人一户。

  但是实际情况远远不止如此,例如按照兴献朝,也就是太上皇当皇上的时候,大周更新黄册,统计全国只一千万户出头,人口六千余万人。

  这个数量和历史上的大明差不多,没有多大的却别,毕竟两者都是同样的制度。

  因为修造黄册的时候,相关的官员大多抄照旧册,甚至胡乱填写的。

  例如金陵附近的吴江县。

  太祖朝该县的黄册人口就有三十六万余人,兴献朝重新统计后,竟然只有九万五千人。

  将近百年的太平年景,人口竟然锐减了七成,可见当地官员是胡乱填写的。

  实际的民户,很多家里一户十余口,甚至六七代人都不分家。

  按照原来的历史,后世的史学家,不......

  第21章陋习(第2/3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少人给出的结论,明末清初之际的人口谷底,约亿左右,美国的普林斯顿学者则指出万历朝巅峰有亿人口,英国剑桥大学的《剑桥中国明代史》中,认为大明万历末期是-亿人口。

  唐清安在金陵的所见,以及到辽东一路的观察,更加倾向于后者,估计在-亿人口。

  这个较为准确的数字,整个大周,估计也就自己知道吧。

  而军户

  整个东海堡军户不到七十户,人口也只有三百七八十人,比民户一般人丁数少了一倍有余。

  如果调了正丁过来,这七十户不但要承担卫所的开支,还要再养百余人,如何养的活?

  这也是为何一两年了,前屯所各百户都闷头不语的原因。朝廷最好一直都不要调人来,众人都省心。

  只不过形势变化的太过,谁也没想到辽东都司竟然从辽东卫所抽人,不但违背了旧制,也令诸百户叫苦,手里没人。

  “我所里实际有六千多亩军田,被总旗小旗还有本人,甚至千户瓜分了两千亩。

  剩余的三千亩,除去上缴的,只够军户们糊口,还有一千亩被卖给了地方……”

  “你可别打这个主意。”不等唐清安说完,陈凯武当即挥手打断唐清安的话,语重心长的劝诫唐清安。

  “这些田实际上已经是别人的了,算不上军田,你如果要动这件事,辽东上下都不留你。”

  陈凯武认为于公于私,自己都要打消唐清安危险的思想。

  “这些田主都是本地乡绅,谁家没有个十亲九眷的做官,都是本地的坐地虎,井水不犯河水,你可别小瞧了别人。

  而且你做的事情,是犯众怒的事,就算你有贾府的关系,能护得住你,但是哥哥很肯定的告诉你,辽东这块地方,你是呆不了了的。”

  唐清安明白了,于是改口问道,“如果我把我名下的田拿出来呢?”

  陈凯武摇了摇头,仍然否决。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