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二十七章:漠南 十三_大秦之帝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错,历史上首个尝试在河套区域进行耕田开扩的正是他,而似乎搞得并不是多么成功?之所以不成功有人说是土质原因,也有人说是蒙氏覆灭得太快导致建设的时间不足够。

  像是从夷陵追随吕哲崛起的那帮集团,他们大多出身于微末。这也就注定这帮人不会拥有多少知识传承,怎么行军打仗一些是在实战中慢慢进行经验累积,更多是来自于后面吕哲的步步教导。帝**事学院的存在不就是在那么一个过程中慢慢演变城了有体系的学院的吗?

  对于新崛起的汉国勋贵集团来说,他们的底子薄得比纸还薄,让他们既要学习怎么行军作战。又要学会怎么治理民生,在他们这一代几乎是没有什么可塑性了,只有期盼下一代能够更好的接受教育的环境。所以,吕哲对于该是武将的人培养方向就是怎么好好地指挥军队作战,经济民生等等方面从来都没有重视过。

  汉国目前的阶段就是对武职和文职的分工有着泾渭分明的划分,按照吕哲观念。他认为也没有必要培养什么文武全才。所谓的精英从来都是专注于一个方面,哪怕是学习其它知识也是为了主攻的知识进行有必要的涉及。没必要去什么知识都要完全掌握。

  在这一种前提下,吕哲所统治的汉国正在形成一种极端。该是往军队方向发展的人就完全专注于军事的知识,该是朝文官方向发展的人就好好去学习怎么治理民生和发展经济等等的知识。

  其实吧,若不是吕哲自己曾经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肚子里装的“存货”不多,深怕自己胡搞瞎搞把事情办砸了,他甚至都想严格划分出每个方向的学科,以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控制国家知识分子前进的方向。

  极端不好?事实上极端好不好很难说,但是由国家来控制知识分子专注于某个学科,那是绝对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就的办法,对于社会的发展也能起到难以想象的助益,毕竟作为个体的人数量那么多,又不是整个国家奔着单独的一个方向研究,可以一个国家的人才按照其天分和兴趣来自行选择专攻的方向嘛。宁精勿滥说的就是这样,也这有这样专注的人才会在某个领域取得惊人的成就。

  其实也是吕哲不了解现在的华夏文明才会产生需要自己来对学科进行划分的想法,要知道现在可不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现在有兵家、农家、墨家、杂家、纵横家、阴阳家等等的百家学派,事实上这就是所谓的研究专攻,与之现代的学科划分没有区别,只是较之现代的学科分类名称上有所不同罢了。

  吕哲是不太了解现在的知识体系,可是他将每一样专长设立为一项知识绝对是走对了,从某些方面来说再现百家争鸣不无可能,不过他最希望的并不是那些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